查看原文
其他

首店经济的几个滑稽

kaga 商业咔 2022-05-19

首先认怂并声明立场,我是首店经济的拥护者,振兴商业,咔咔有责……


我日常在分享内容的过程中 ,但凡是牵涉到品牌开店的话题,也会习惯性地去查询一下是否为首店,并告知给大家,主要是期望同行们了解到,哪些品牌开始进驻市场了,可以关注起来了。当然其中很容易因为有信息偏差而造成翻车的情况,抱歉了,毕竟已经不在招商前线好多年。


而本文,主要是聊一下首店经济下,我们日常在宣传推广过程中,有哪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看点,纯粹随意聊聊,毕竟最近忙着做报告好久没有写推文了。


1、新开商场,都是首店


每次看到一些关于首店统计的报道,除了一些实力碾压的优质商业项目确实会吸引到更多首店品牌进驻外,其实大赢家往往都是一些新开业项目。就拿去年底“开箱”的TX淮海来说,如果把“首店经济”作为宣传点,nnd差不多全场都是首店,如果以首店引入比例给商场评分的话,满分100分,TX淮海180分。当然这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它是基于商场的定位,特地挖掘了一些市场上没有的小众但拥有特定粉丝的品牌。这些品牌你不知道,告诉你开了首店,对你也没吸引力;知道的粉丝,自然会来打卡捧场。


这其中从侧面也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对首店的吸引力,人人平等,差异在于品牌规格、特性。


2、百货商场大概不是商场?


我们在聊首店经济的时候,往往聊的是购物中心的专卖店而忽略掉了百货商场,这要从内外因素来看。


外部因素,现在上海市场确实购物中心更为强势一点,即使八佰伴虽然12月31日做了8个多亿,你都难说哈罗德来就一定能强势,这是目前百货的现状。而购物中心,不论是开放式还是盒子,都能提供相对更大的面积更好的形象,最终给到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这也是我们日常会更关注更多购物中心的原因。


同时难点在于百货本身的调整节奏更快,因此即使媒体做统计、大众点评等平台做录入,都有可能应接不暇而疏漏,但其实百货商场是很容易引入首店品牌的(参考第一点)。


反过来讲内部因素,比起地产商、品牌方不遗余力地大肆推广,百货的市场营销大多依旧维持在SP领域,当然这是王道,8个多亿就是实打实SP来的。但在PR层面,意识薄弱,不善于挖掘亮点分享告知,当然这也与预算有限有关。


因此在内外因素综合之下,百货商场中的首店往往会被“冷落”。要么把百货商场剔除出去算了。


3、品牌自身有时会遮遮掩掩


还碰到过一些有趣的情况,就是品牌为了试水市场,明明已经开过一间门店,但不乐意把那家店称为首店——往往那些选址由于出于“试水”目的,租金成本较低,对应的则是项目相对冷门。


品牌不干了,尤其是突然间被一个好项目挖掘到后,会有意识地将后者作为自身的“首店”选择——一样制造话题,又是开业,又是首店,当然要把资源投放在更有号召力的商场。这份心计我认的。


4、撤出市场回来后又是一条好(shou)汉(dian)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有趣伦理问题,类似人能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商场能不能两次引进同一个首店品牌。


因为各种原因撤出市场后重新进入市场的品牌能不能当首店经济来宣传?可参考前几年火火的Champion,当时我说K11开出首店时还被纠正,说在外地市场已经有店了。


所以似乎原则上不是,但理论上是可行的,那么有没有一个标准?比如品牌撤出多久后重新进场才能算又是一条首店?


品牌生命体征有波动是正常现象,这类品牌还不占少数,说白了有话题性的,大家都愿意“重新来过”,没什么话题性的就拉倒了。毕竟首店经济更多程度也是为“宣传”服务的,所以功利性强一点也没错。


5、“首”字是非多


我们在聊首店经济的时候,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聊“首”这个字,店又没啥花头的,所以在原则上不是首店的时候,我们的商场、品牌方就要携手创造“首”字话题。


例如首个概念店、首个旗舰店、首个复式店、首个体验店、首个新形象店、首个什么什么店……总之名字是想不完的,制造宣传话题,有个“首”字似乎在文案创作方面都简单了很多。


6、区域型首店


最后,这个应该是很多业内同行们都会有共鸣的。就是为了首店经济,不惜将区域划分得越来越小。


全球首店、全国首店、上海首店、西上海首店、大闵行区域首店、浦东新区首店、首家专卖店,再下去要到潍坊新村街道首店了。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不遗余力。


当然我不是要吐槽,只是觉得上面聊的这些点,还挺有趣的,为我们的商业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但个人认为首店真正的含金量在于:


1、挖掘与自身项目定位契合的新品牌,勇于试错,不单单为了引进首店而刻意将“首店”作为引进品牌的筛选标准。如果你说这是为了赚取政府奖励,那我也服气,是真金白银的含金量。


2、吸引到国外优质的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对我们整个商业环境的进步有所帮助,例如最近开业的niko and ...、Maison Kitsuné,这些品牌还是多多益善的,很多朋友在品牌未进国内就很喜欢,是因为他们在国外看到过、喜欢着,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商业差距的本质原因之一,品牌资源相对少,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国际品牌进驻,这不是崇洋媚外,这和弘扬本土商业无关,纯粹是增加商业的多元性。


3、有机会争取到的首店还是需要力争一把的。在一个大家都趋之若鹜的首店品牌面前,谁能“抢”到,彰显实力,而且是全方位的实力,不止是招商层面。我一直推崇具有搏性的商业态度,喜欢拼个你死我活,争取抢手的品牌,秀一下肌肉也无妨。


其实回想自己的招商生涯,在最好的时期,那时引进过的首店不要太多,在业绩为王道的时期,首店都显得不怎么重要;在如今业绩大家都很难、话题性成为额外加成项的时期,首店就是话题香饽饽,所以也就会催生出一些滑稽。


最后我发一下关于“首店经济”的百度百科词条,其实文中提到的几个好玩的点,很多都与“首店经济”释义吻合,看似我在调侃权威,所以错在我,认怂。但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作为周末消遣。我觉得我们平时看同一个问题,就是要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就好像我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也完全尊重官方释义一样,还给下述文字描上了金色。


“首店”是指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如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区域首店;又或指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形成的新店,如新物种店、概念店、体验店、定制店、旗舰店等。 


“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首店经济”的本质是首店品牌与区域的价值耦合。


首店,其实是一种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方式和独特的设计等,创造出超出消费者认知的商品和服务,激发出消费欲望,从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因此,“首店经济”不仅仅是满足需求,更多是创造需求。


同时, 发展“首店经济”,既能通过首店的聚集带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可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转型。



微信号:daftkaga
欢迎合作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